1.2 领导作用
1.2.1 领导能力
基本要求:
(1)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
内涵解读:
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扎根脚下土地,都必须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都必须明确目标使命;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才能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完成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首要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解决的是举旗定向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解决的是体制机制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基础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解决的是工作队伍的问题;根本在于加强高校内部各级党组织建设,解决的是组织保证的问题。
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高校党建质量,确保党的领导在高校全面发挥作用;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凝聚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生态。
主要考察内容:
学校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的相关制度、材料、工作;学校各级党组织建设情况;学校党建质量和覆盖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从严治校从严治教情况。
此部分指标从两个层面考察。学校层面: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能力、凝聚人心能力;中层层面:贯彻思路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专业能力。
专家列举的别校存在的问题:
学校战略定位表述没有问题,中层转成方案有问题,有中梗阻情况;学校的定位与办学思想目前更多地体现在学校领导层面和思想层面,还未能在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得以很好的落实,学校制度层面的设计及资源的配置尚未能为办学定位提供机制与资源保障。
基本要求:
(2)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确立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观测点解读:
教育理念:指学校的各级领导班子和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所持的信念和态度,也是对学校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教育理念应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领导的治校理念、教师的执教理念、学校的定位理念、学校的特色理念,以及学校的文化理念等。
各级领导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学校的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现在的时代,我们要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观念。
内涵分析: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综合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凝聚人心能力、专业能力等)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校级领导不仅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的能力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更要懂办学、懂教育。中层领导对学校办学思路具有较强的贯彻能力、对教学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在本科教育的初级阶段要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处理好高校四项职能的关系: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方向,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引领。
学校领导应遵循教育规律,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统一性与多样性、“成人”与“成才”、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等的关系,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的观念。
要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能够切实实行。在制定质量标准时,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区别于精英教育阶段;另外不同的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的任务不同,质量标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样的,学校根据定位对培养的人才还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统一性与多样性、“成人”与“成才”、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