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题网 搜索 吉利学院官网
首页
组织机构
政策文件
评建动态
通知公告
信息公示
他山之石
学习资料
资料下载
在线学习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简介

发表于:2021-03-18 来源: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简介

2018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到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国标》编制把握三大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二是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  

三是突出持续改进。强调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首次颁布的国标有三大特点

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可以把它概括为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所谓“规定动作”就是对各专业类提出统一要求、保障基本质量。所谓“自选动作”就是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留有足够拓展空间,形象的说就是“保底不封顶”。  

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也就是“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  

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注重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  

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尽管专业类之间各不相同,但《国标》内容形式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  

一是概述,明确该专业类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  

二是适用专业范围,明确该标准适用的专业。  

三是培养目标,明确该专业类的培养目标,对各高校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原则要求。  

四是培养规格,明确该专业类专业的学制、授予学位、参考总学时或学分,提出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知识能力等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五是师资队伍,对该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要求。  

六是教学条件。明确该专业类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践基地、图书信息资源、教材及参考书、教学经费等量化要求。  

七是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该专业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等各方面要求。  

八是附录。列出该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并对有关量化标准进行定义。  

对于《国标》颁布后的工作打算,吴岩说,“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我想再加一句,“标准为先、使用为要”。立标准很重要,使用标准,让标准发挥“以标促建、以标促改、以标促强”更重要,决不能让标准束之高阁或者只挂在墙上。我们通过一套组合拳,不仅立标准,而且要让标准使用起来。  

一是让教指委用起来。按照规定,今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要进行换届,要成立2018-2022年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新一届教指委共有119个,将由数千位高等学校和相关行业的顶级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一项最重要任务就是把《国标》学好吃透,用《国标》指导全国高校开展专业建设,使教指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  

二是让高校动起来。《国标》涵盖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目前587个本科专业,涉及56000个专业点。《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

三是把《国标》与“三个一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附件: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pdf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pdf